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綜合 > 民生 > 正文

情系環(huán)山旅游公路(一)-當前滾動

時間:2023-04-24 06:35:50    來源:盩山厔水生活    

情系環(huán)山旅游公路(一)

文/魏志祥??圖/周京

祈盼已久的周至西南塬區(qū)“馬竹環(huán)山旅游公路”全線基本貫通了,它東起馬召,西至竹峪,沿途經過廣濟,駱峪,翠峰,共跨五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全長三十多公里,入口和出口都和省道107(西安人說的環(huán)山路)相交。它從秦嶺北麓淺山峁塬通過,隨地勢曲折起伏,含蓄委婉,纏山繞嶺,上梁下溝,如青龍蜿蜒盤旋。沿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多達十余處,如粒粒珍珠,而公路恰是一條銀線,將珍珠串聯一起,系在金周至美麗的脖項上,無論哪一處景點都為我們的旅游帶來無限樂趣!是名副其實的“環(huán)山旅游”公路。


【資料圖】

環(huán)山旅游公路生于巍巍秦嶺北麓,長在峪谷溝澗之間,與山為伍,與梁結伴,與溝有情,與水有愛,纏綿于山水之間,牽手于深溝高梁。四季沐浴山風洗禮,承接雨露滋潤;早晚聆聽寺院禪音,感悟佛語道說;吮吸山水靈氣,不拒酷暑炙烤,不怕寒霜打壓。森林樹木是公路的護衛(wèi)哨兵,飛禽走獸是公路的友好伴侶。環(huán)山公路上連綿不斷的旅游訪問車隊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有了自尊,“山邊”人也有了遠親。風光壯美金周至, 人文薈萃環(huán)山路。

我和幾位同事從馬召進入“環(huán)山旅游公路”,垂直向南,寬闊干凈的公路讓人瞬間心情舒暢,黑油油的瀝青路面如綢緞般鋪向前方山下,從車窗遠望秦嶺,遠山如黛,峰巒疊嶂,比肩連袂,雄奇壯麗。山間有民居,紅瓦白墻,熠熠生輝,高低錯落,半遮半隱,星星點點。

第一站直奔廣濟鎮(zhèn)的清涼寺,清涼寺又叫黑山寺,它位于曹家灘南邊的半山腰,該山峰南依秦嶺,北瞰渭河平原,狀如鳳凰展翅,故名“黑鳳山”,寺前駱水曲繞,寺后松柏挺拔拱衛(wèi),茂林修竹,古木參天,入山未深,清靜有余,故黑山寺又稱清涼寺。

《終南仙境志》載:“自漢唐以來,故志傳聞,僧眾百余,乃恒州(古名,即今周至)一大巨觀也,是以游人選勝,賢達人士接踵而來?!?/p>

車行至黑鳳山腳,塊塊綠植鋪到山頂,沿途不斷出現古樹身影,靜靜地站立著,給人一種遠離世俗的神閑氣靜之感。路邊的竹木和雜果林帶形成的拱門將你蜿蜒引入清涼寺的停車場,而桑葚園就在車場旁邊,唾手可得。佛門靜地,我等未敢大聲喧嘩,叮囑同行者遵守寺規(guī),不吸煙不妄論,雖是第一次來這里,但早有耳聞清涼寺的諸多傳說:一是唐僧去印度拜佛取經,將帶回的部分經卷存于清涼寺,清修傳經,受藏經傳經影響,西安大雁塔(慈恩寺)與周至清涼寺傳經布道多有往來,清涼寺更受佛教僧侶青睞和崇拜,享受著一代又一代虔誠香客們旺盛的香火。二是與小說《西游記》第十六回中的情節(jié)有關,盜取唐僧袈娑的黑風怪住的洞穴叫黑風洞,清涼寺前下方從東至西環(huán)形崖下,有石窟溶洞三個,分別為金佛洞、藏經洞、黑風洞,黑風洞幽深莫測,與小說描寫高度一致,是取材巧合還是吳承恩老先生來過不得而知。三是寺院內有一“雄冠華夷”匾牌,并非書案之作,而是趙玠筆興大發(fā)在駱峪河灘沙子里用拳頭給清涼寺寫的榜書。軼事的大概經過為:清朝咸豐年間,寺院整修一新,缺一門頭匾額,寺僧再三權衡,便請廣濟北留村秀才書界名流趙玠先生賜字,趙玠先生在寺內居住月余,始終沒有靈感,筆性未發(fā),先生怏怏離開古寺,年事已高的趙先生于昏昏沉沉中來到駱峪河岸,突然,頭腦頻閃靈光,手心發(fā)癢,先生跳下馬車,環(huán)顧四野,在河岸沙灘上以細沙為紙,以拳代筆,奮拳疾書,一氣呵成,寫下“雄冠華夷”四字,遒勁雄健,氣貫長虹。隨行一僧急行回寺稟報,主持將四字拓摹紙上,制匾懸寺,當作鎮(zhèn)寺之寶,傳承至今。這三個傳說,讓清涼寺在不同階層,不同信仰的人們心目中產生了不同的敬仰感。

環(huán)寺一周,殿宇宏敞,雕梁畫棟,飛檐流翠,氣勢宏偉,對稱排列,形如四合院,緊湊而不空曠。逢門有匾,黑漆油亮,木雕嵌金板聯多幅,古樸古香,書法大作,風格各異,多為珍品,更有佛教泰斗趙樸初的墨寶,為寺院添彩爭輝。院中花園,花木翁郁,枝葉葳蕤,遮天蔽日,馨香四溢。坐在院中石凳,喝水小憩,太陽從樹隙中撒下斑駁光影,蝶舞蜂鳴,恬靜淡然,清新自然,遠離塵囂,超然物外,是學佛悟道的絕佳場所,靜則通佛,靜能開悟,靜能生慧,靜能養(yǎng)性,靜能養(yǎng)心。與其說是一所寺院,還不如說是一處幽靜的園林和書法藝術殿堂。寺外坡下有一株千年黃連樹,三摟多粗,樹皮已被善男信女挖去做藥,渾身上下千瘡百孔,普救眾生犧牲自己,自身長出圪瘩以療傷口緩疼痛,仍然蓬勃向上,碧綠蒼翠,手撫古樹,多有感概,樹也是有生命的,在這樣的古木面前,除了仰望和敬畏,更多的則是感悟生命的堅韌與執(zhí)著。

禪音、古匾、對聯、老樹、奇花、清泉、石刻等讓人流連忘返,肅穆的環(huán)境和裊裊祥和的禪音仿佛讓肉體得到了陶冶和沐浴,靈魂得到了洗禮升華,心靈一隅浮躁的氣息和長期積存的嗔怨,漸漸的化為那潭深澈的碧泓,沉靜而又清明,如蓮花出水般潔凈自然。站在山門向北眺望,關中平原盡收眼底,萬頃沃原,瑞氣祥和,寺依了山,山抱著寺,寺借山勢,山助寺威,相得益彰。使我感到如坐云端,遨游于仙境,心清氣爽,無限快活?;赝介T,“修行發(fā)善愿福報無量 ,禮佛往凈土功德圓滿?!眱筛卑迓撟舟E蒼勁,含蓄雋永,回味無窮。

寺院正好開始法事活動,我們沒有靠近去打擾,而是站在院子的花園旁,竹葉青翠,傾枝婆娑,桂花碧綠,肅穆靜立,都如虔誠的教徒側耳傾聽,也許花草樹木長期受禪音香火薰陶也半含靈氣,自帶佛光,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萬籟此都寂,惟余鐘磬?。聆聽悅耳的禪音,讓人進入到美妙的境界,忘了憂,去了煩,卸了愁。夏風草木熏 ,鳥鳴花也香。一葉一世界,一花一菩提。小隱隱于山,大隱隱于市。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覺,似曾夢中來過這里,這里仿佛是一座溫馨的避風港,靜謐,安定,將腦海中的所有污染物清洗一空,只留人之初,讓人感覺到有回家的溫馨,有腳底生根的牽掛。塵緣未了,責任在肩,不敢造次,只能心靈向善,心懷慈悲,在心中修籬種菊,約束行為,且行且改,看淡名利,與世無爭,歲月自會靜好。

有緣而來,無緣而去,我默默地走出清涼寺,繼續(xù)開車西行,連續(xù)轉彎,忽上忽下,讓人不斷地在驚喜與驚險間瞬時切換,最絕美的妙境可遇不可求,最絕佳的風景往往轉瞬即逝。突然一泓清水入目,瀲滟碧波,似一塊巨大的翡翠,鑲嵌在樹蔭寵罩的秦嶺山腳下,仿佛闖入了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,真正體會到“山窮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原是駱峪水庫到了。水庫周圍柳如團團綠煙,氤氳繚繞,絲絲縷縷,纖弱柔媚,微風過處,水面掀起層層漣漪,溫婉之中,風姿綽約,風情萬種,風光旖旎,仿佛瑤池仙境。西駱峪水庫是周至縣僅次于金盆水庫的第二大水庫,駱峪河水流充沛,常年不斷,綠水瀅瀅,三面環(huán)山,碧波蕩漾,是理想的筑壩攔水之地,形成了天然的水上游樂場所,它也是周至水街的源頭。

駱峪曾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第三個兒子駱明的封地,史稱“古駱國”, 始建于五帝之時,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,,素有“華夏之根”之稱,現存有駱明開辟鴻蒙的古駱國城遺址。

據《路史·各國記》:“駱,鯀父之國,京兆宜壽縣有駱谷,故盩厔地?!薄哆B山易》記載:“鯀封于崇。鯀,禹父。”《周至縣志》載:“駱谷,蓋古駱國也?!薄渡胶=洝ず冉洝份d:“黃帝生駱明,駱明生白馬,白馬系鯀也?!痹谶@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,人才輩出,炎黃子孫所稱頌的“大禹治水”中的大禹,傳說就出生在駱峪禹谷(東駱峪)的汶山石紐下的禹穴。據《陜西文史》載:“駱明是駱國君主,鯀之父,大禹之祖父,是中華民族的先祖之一”。大禹治水體現了為蒼生謀福的民族精神,中華民族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劈荊斬棘,堅強不屈,勇往直前的民族。

駱峪是儻駱古道的北入口,是關中地區(qū)通往漢中、巴蜀、西南地區(qū)的便捷通道,開通距今3400多年,從秦朝到清朝初年一直是南北重要的商業(yè)貿易通道和交通要道,也是兵家必爭之地,三國時期,蜀魏曾在這里發(fā)生過多次戰(zhàn)爭,現存有“姜維點將臺”遺址。此處還留有眾多文人學士的詩歌題詠。岑參的《出駱谷》,“峰攢望天小,亭午見日出。夜宿月近人,朝行云滿車?!??清風蕩駱谷 ,古道綻新顏。

車繞水庫一周,從庫東過橋到庫南,再到庫西村莊,近距離站在水庫邊,水散發(fā)出芝蘭的芬芳,沁人心脾,使人陶醉。岸邊樹木的濃蔭里藏著十幾個釣友,一桿一凳一杯一帽,梧桐遮天,枝葉碧翠,薔薇怒放,蜓蝶翩翩起舞,鷺鷗追旋,手竿忽動浮漂墜,水泛漪漣魚跳躍。我猛然想到有一次問一位同事為啥喜歡釣魚,他說,是因為人情歷透秋云厚,世事經多蜀道平。不想跟幸運的人,討論吃喝玩樂;也不想和不幸的人,討論人間疾苦,讓自己空悲切;不想聽浮夸的人吹牛,侃大山搬弄是非;也不想與城府深之人勾心斗角,被算計。寄情山水,親近自然,平生最愛魚無舌,游歷江湖自由行……??此麄儌€個神情專注,我們不便驚動,讓他們去享受孤獨。轉身來到大壩西端口,棄車登壩,正南秦嶺如屏,雄偉狀美,水面平如墨玉,倒天藏云,禽鳥翔集,悠然自得。似水柔情的粼粼波光,總是讓人心湖里洋溢愛與美的溫情聯想。堤壩北側建有駱明雕塑和駱明文化廣場,憑欄遠眺,思緒萬千,滿眼蒼翠皆詩意 ,綠水青山入畫來。如果歷史是根,文化是魂,那么山水駱峪就是一個有根有魂的神奇之地。民族自豪感,文化自信感油然而生。

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,只要山泉不涸,流水不枯,駱峪這里就永遠充滿希望,永遠成為華夏兒女追憶的地方。(待續(xù))

作者簡介:魏志祥,啞柏中學教師,陜西省作協會員,周至縣作協、李二曲關學思想研究會理事。著有長篇小說《青山鎮(zhèn)》、《昌公塬》,近年來在各類微信平臺發(fā)表散文七十余篇。

關鍵詞: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