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綜合 > 民生 > 正文

陜西捐精要求身高168cm和大專文憑,算是歧視嗎?

時間:2023-02-10 18:32:45    來源:極目新聞    

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

2月9日,陜西省人類精子庫官方發(fā)布致西安大學生的捐精倡議書,呼吁廣大近期返校的西安大學生奉獻愛心。捐精者需滿足一些基本要求,精液篩選合格,完成全部捐精流程后,將獲得總計5000元左右的捐獻補貼。其中,關于身高168cm以上,學歷大專及以上的要求引發(fā)爭議,有網(wǎng)友質(zhì)疑稱:這是不是一種歧視?(據(jù)2月10日中國新聞網(wǎng))


(資料圖片)

陜西省人類精子庫的倡議頁面 (來源:官網(wǎng)截圖)

近日,云南、山西等多地人類精子庫都趁著開學季發(fā)出了捐精倡議,這種倡議不是第一次發(fā)起,但由于人類精子庫及與之相關的輔助生殖技術,涉及的法律關系、主體都比較復雜,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話題性,所以每次都會引發(fā)議論。而最引人注意的,最激發(fā)網(wǎng)友玩梗欲望的,依然還是捐精要求和補貼。

很多對捐精流程不了解的人,會想當然地覺得,捐精簡單輕松,對身體的要求肯定不如獻血那么嚴格,還有幾千元的補貼,聽上去就是很劃算。于是有網(wǎng)友借機玩梗寫段子,說什么“靠自己的實力買房的時候來了”“捐精都要大專學歷,果然還是知識改變命運”“陜西給出了高質(zhì)量男性的標準”,也就由此引發(fā)了捐精要求身高和學歷是不是“有錢不讓大家一起賺”,是不是存在歧視的討論。

這種討論的前提,本身就是謬誤的。歧視是與損失相關聯(lián)的,唯有對人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,使之受到損失,才構成歧視。認為捐精有門檻是一種歧視,本質(zhì)上就是將捐精視為有償?shù)摹百u精”,將補貼視為報酬,才會覺得有要求是一種歧視。

但事實上,建立人類精子庫也是一項本本分分的公益事業(yè),捐精也是正正經(jīng)經(jīng)的人道主義行為,是不能純粹以經(jīng)濟利益來衡量的。之所以會有補貼,是因為捐精的要求比較高,整個過程也很長,符合條件的志愿者需要捐6到8次,有的甚至要捐到12次,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適當?shù)难a貼也是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,為不孕不育的家庭帶來新生命的希望。既然補貼不是報酬,行為不屬有償,也就不存在歧視一說。

全國的精子庫對于捐精者的身高和學歷,大多都有要求,一方面是業(yè)內(nèi)人士在實踐中的普遍感受是,擁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志愿者,對于捐精行為的認識會更為準確和全面,捐獻過程也會順利很多;另一方面,人類遺傳學尚有太多未知領域,雖不能說是“龍生龍,鳳生鳳”,但遺傳基因對人影響很大,是深入人心的科學常識。申請者會希望供精者各方面都比較優(yōu)秀,也是人之常情。精子庫對供精者設置一些門檻,也是為了助力優(yōu)生優(yōu)育,為下一代負責。

雖然大家在網(wǎng)上討論得很熱鬧,但現(xiàn)實中捐精的人并不多,否則精子庫也不會公開發(fā)出倡議了,這也可見,多數(shù)人對于這件事還是抱著一種調(diào)侃獵奇的心態(tài),并沒有將其當作認真的公益事業(yè)對待,也存在很多誤解和顧慮。而關于捐精的討論頻頻歪樓,也說明相關的嚴肅科普是比較缺位的。

各地的精子庫一直都在強調(diào),捐精和獻血、獻造血干細胞一樣,都是在做好事、獻愛心,是很光榮的行為,但如何讓這種觀念深入人心,真正在社會層面上提升捐贈的積極性,為人類繁衍存續(xù)做出貢獻,還是要在答疑解惑,科普宣傳上多下些功夫。

(來源:極目新聞)

關鍵詞: 人類精子庫 深入人心 未知領域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(wǎng)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