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旅游 > 正文

追涼玩耍需求旺盛 避暑旅游亟待升級

時間:2019-07-02 17:25:59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海外版    

“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”,越來越多的城鄉(xiāng)居民和游客紛紛開啟多樣的避暑旅游模式。在“2019中國(長春)避暑旅游產業(yè)峰會”上,中國旅游研究院、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共同發(fā)布了《2019中國避暑旅游產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?!秷蟾妗分赋觯袊苁罱洕畈l(fā)展,避暑旅游市場持續(xù)火爆、避暑旅游供給豐富多彩、避暑旅游綜合效益明顯提升。

需求旺盛

夏日,吉林長春22攝氏度清爽舒適的溫度吸引了眾多游客。像長春這樣的夏季涼城正迎來旅游旺季。

全球最大的避暑旅游市場在中國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介紹,去年暑期旅游的10億人次中,避暑游占一半左右,約5億人次,按人均消費1000元計,有5000億元市場的規(guī)模。今年避暑旅游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。夏季消暑首選旅游或有較強意愿出游的比例達到84.5%,傳統(tǒng)“火爐”城市計劃暑期出游的受訪者占比達到93.66%,較去年高出約10個百分點。

《報告》指出,北京、上海、重慶、廣州、武漢、天津、蘇州、杭州、南京、鄭州等大都會及長三角、京津冀、中西部區(qū)域的高溫城市是避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。從出游模式看,以自助游、自駕游、背包客為主的散客避暑旅游占比達74%,成為避暑旅游的主流模式。

游客在選擇避暑旅游目的地時,最關注的是氣候的適宜、避暑資源的吸引力和旅游配套設施的完善。避暑游客對“山水”情有獨鐘,水上樂園、登山、攀巖、露營、漂流、探險、戶外拓展等避暑游產品最受游客喜愛。值得注意的是,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是選擇較長時間避暑的旅居群體的關注熱點。盛夏時節(jié),人們關注養(yǎng)生,選擇恰當的避暑方式來養(yǎng)生也是很多人避暑游的動機。調查顯示,94.1%的受訪者認為避暑游有利于夏季養(yǎng)生。

峰會上發(fā)布了避暑城市排行榜,吉林省長春市、貴州省貴陽市、貴州省六盤水市、云南省麗江市、青海省西寧市、內蒙古自治區(qū)阿爾山市、吉林省撫松縣、吉林省敦化市、貴州省西秀區(qū)、貴州省普安縣入選今年“避暑旅游十佳城市”。

供給豐富

龐大的避暑旅游市場需求,吸引了各地以海濱、森林、山地、濕地、峽谷、湖泊、草原、高原的自然資源和氣候環(huán)境,加入到了避暑旅游的市場供給中。中國旅游研究院戰(zhàn)略所所長吳普介紹,中國最適宜避暑的區(qū)域主要分布在東北大部、內蒙古東部、新疆北部、青藏高原東部、云貴高原中北部。各地通過資源整合、景點串聯,推出了不同主題的避暑旅游產品,以滿足不同類型避暑客的需求。目前,按照功能屬性劃分,有康養(yǎng)避暑游、研學避暑游、休閑避暑游等。

戴斌表示,避暑旅游需求的高漲,也帶動了更多的旅行商、旅游住宿業(yè)、旅游景區(qū)等旅游企業(yè),航空、郵輪、網約車等交通企業(yè),還有泳衣、太陽眼鏡、防曬護膚品等生產廠家紛紛進入避暑旅游領域。

隨著避暑游的發(fā)展,避暑客的需求不斷提升,希望有更豐富的體驗。很多避暑目的地依托資源、文化、物產等,在避暑季舉辦采摘節(jié)、音樂節(jié)、藝術節(jié)、文化節(jié)、體育賽事等各類節(jié)慶活動,提升避暑客的體驗,提振目的地知名度,打造避暑游的品牌。

長春消夏節(jié)是全國首個以清涼氣候資源為載體的旅游節(jié)慶活動,已經連續(xù)舉辦12屆。長春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曲笑告訴記者,從今年開始,長春消夏節(jié)升級為消夏藝術節(jié),以消夏避暑為主線,將舉辦文體、夜間、花海、鄉(xiāng)村、親子、民俗等87項活動,覆蓋整個夏季。消夏節(jié)在塑造長春城市品牌、促進對外交流、豐富產品供給、拉動經濟發(fā)展等方面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。

主客共享

避暑本是尋常生活,必須回歸到日常生活場景,避暑產業(yè)的市場基礎才會真正變得厚重起來。從避暑旅游需求來看,人們不僅需要在生理層面實現舒適宜人,而且需要在精神層面實現心靈愉悅。因此,文化在避暑游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。

戴斌說,美麗風景和涼爽氣候固不可少,完善而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間、休閑場所和商業(yè)環(huán)境也是必需的要素。有沒有博物館、圖書館、文化館,有沒有電影院、戲劇場,有沒有城市客棧、鄉(xiāng)村民宿,有沒有特色餐廳、咖啡館,有沒有購物店、美容美發(fā)美甲店,都可能會成為游客選擇避暑目的地的影響因子。

文化的賦能,不一定要都局限在深厚的歷史文化上,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文化、消暑生活等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。在博物館、藝術中心、大劇院、影院、畫廊、文化酒店、文創(chuàng)中心和新潮俱樂部等文化場所避暑消夏的活動深受游客喜愛。以浙江省杭州市為例,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已成為人們避暑納涼的熱點。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年暑期的人流量比平時增加近30%,特別是未成年人和外地游客的參觀數量明顯增多。

從外來游客的避暑旅游到主客共享的避暑休閑,將是避暑游的發(fā)展趨勢。《報告》建議,對于避暑旅游目的地而言,賣氣候也要賣生活。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設施要對避暑客開放,使避暑客真正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。通過舉辦文化活動、節(jié)慶活動,引導避暑客和當地居民共同參與,加深相互了解。

關鍵詞: 避暑旅游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