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科技 > 正文

延長27小時!超低溫技術大幅提高肝臟體外存活時間

時間:2019-09-11 14:07:02    來源:科技日報    

據英國《自然·生物技術》雜志9日發(fā)表的一項醫(yī)學研究,美國科學家團隊描述了一種經過改進的超低溫技術,可以將人體肝臟維持在-4℃,并將肝臟的體外存活時間延長27小時。

目前,器官供應無法滿足臨床需求,而造成供體器官短缺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,現有技術很難將器官保存時間延長至幾小時以上。目前的低溫保存標準只能讓肝臟在+4℃下存活12小時以內。

美國麻省總醫(yī)院與哈佛醫(yī)學院的研究人員科庫特·尤根和同事,此前曾用-6℃的超低溫非冷凍方法延長了大鼠肝臟的保存時間。然而,要將這種超低溫方法用于人體器官,卻一直存在諸多限制。

此次,該研究機構的雷尼爾·德夫里思、沙朗·泰瑟與尤根團隊一起,研發(fā)了一種經過改進的超低溫技術,可以防止人體肝臟結冰。該超低溫技術將人體肝臟維持在-4℃,與現有保存方法相比,該技術可將供體器官的存活時間延長27小時。

另外,團隊使用亞低溫機械灌注技術,可以在20℃左右持續(xù)向肝臟泵入氧氣和營養(yǎng)物質,對超低溫的肝臟進行復溫。肝臟的活力在超低溫處理前后并未發(fā)生改變,并且在模擬移植中承受住了壓力。

研究人員最后表示,這一結果支持在臨床上采用低于零度的器官保存技術。不過,有必要先在大型動物模型中測試超低溫肝臟在移植后的長期存活率。(記者張夢然)

總編輯圈點

器官移植手術開創(chuàng)60多年來,挽救無數生命,但許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仍然無法享受這項福利,抱憾而終,因為很難碰到配型合適的器官,器官又難以保存。超低溫保存技術的突破,允許供體與受體之間的距離和時間延長,未來如果這項技術進一步發(fā)展,或許我們就能擁有一個安全的器官倉庫,使捐贈者的愛心不至于虛擲。

關鍵詞: 超低溫技術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