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綜合 > 即時 > 正文

石關鄉(xiāng):茭白產業(yè)促群眾增收

時間:2021-10-22 16:05:15    來源:安慶新聞網    

近年來,岳西縣石關鄉(xiāng)依托當?shù)刈匀毁Y源和氣候條件,大力發(fā)展茭白產業(yè),促進了農業(yè)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
山區(qū)種茭白 產出效益高

今年秋季,石關鄉(xiāng)馬畈村的1000多畝茭白又一次迎來豐收。大片茭白田層層疊疊,美不勝收。手里捧著剛采摘下來的茭白,村民們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。

馬畈村黨支部書記劉偉說:“這里白天光照強,晝夜溫差大,茭白甜度高,俏得很呢!”劉偉說的茭白產業(yè),還得從2004年說起。當初村里頭引種茭白,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(tài)度,小面積種植,得益于高山特殊的氣候條件,第一茬收上來的茭白長相好、口感佳,一送到市場就成了搶手貨。

為了說服村民種植茭白,村干部沒少花心思,挨家挨戶給大家算經濟賬。“和一般農作物相比,茭白的畝均收入是一般農作物的6到10倍,按照一畝田2000棵算,一年下來毛收入就是4000元?!眲フf

看到數(shù)字上的對比,村民們起初的顧慮被逐漸打消,不少村民動了心,從開始的觀望,到后來的跟種,幾年下來,僅馬畈村的種植面積就有1000多畝,整個石關鄉(xiāng)更是達到了12000畝,全鄉(xiāng)95%以上的水田種上了茭白,種植的高山茭白“白、嫩、甜、脆”,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牌,年產茭白1.3萬噸,年產值過億元,每畝茭白收入最低不低于4000元,最高可達萬元。

修路促銷售 拓寬新市場

要想富,先修路。只有交通便利了,當?shù)氐馁Y源優(yōu)勢才能轉化成經濟優(yōu)勢,帶動當?shù)氐慕洕l(fā)展。

近年來,石關鄉(xiāng)加快補齊公路建設短板,扎實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,切實把農村公路建好、管好、護好、運營好,努力改善農村地區(qū)交通條件。如今,馬畈村家家住上了“茭白樓”,戶戶開上了“茭白汽車”。從最初的彎彎泥巴路,到現(xiàn)在3.5米寬的進村水泥路,馬畈村的水泥路實現(xiàn)了組組通、戶戶通。村里夏日涼爽的氣候及成片綠油油的茭白田,吸引了眾多游客進村游玩,村民還利用自家閑置的房屋辦起了農家樂。

“農村道路的不斷改善,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,也讓生產經營活動越來越便利。我們優(yōu)質的茭白也可以及時運輸出去,遠銷各地大城市。”馬畈村中屋組村民劉山水說,如今的石關高山茭白遠近聞名,產品不僅走出了大山,還遠銷武漢、合肥、杭州、南昌等大城市。

合作促發(fā)展 增效又增收

在茭白產業(yè)發(fā)展中,石關鄉(xiāng)先后涌出了一批種植大戶和25個專業(yè)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,有力地促進了當?shù)剀桩a業(yè)發(fā)展。

岳西縣豐收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2012年6月成立,主要從事高山蔬菜種植、收購、貯藏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、信息等服務。合作社2020年產茭白750噸,產值300萬元,引進茭白新品種4個,示范推廣茭田養(yǎng)鴨、病蟲害生態(tài)防控等技術。通過“合作社十基地十農戶“的模式,架起了群眾與銷售市場的橋梁。

2013年,該鄉(xiāng)成立岳西縣綠茵高山蔬菜專業(yè)合作社,專業(yè)從事茭白秸稈綜合利用。合作社負責人王家旺介紹,合作社主要任務是收集、儲存茭白秸稈,等到冬天農閑時,再請村民來做秸稈編織工作。合作社樣品間里,有許多用茭白秸稈編織的草簾、草鞋、草圈等工藝品,琳瑯滿目。2018年該合作社共收購茭白秸稈1500噸,生產草簾、草圈等產品近30萬件,產值達225萬元。

經過多年的規(guī)模種植,目前,石關鄉(xiāng)年產茭白穩(wěn)定在1.3萬噸左右,產值過億元,形成了“村村有基地,戶戶有產業(yè),人人有增收”的萬畝茭白產業(yè)。將茭白秸稈編織成工藝品出售,既解決了茭白秸稈處理難題,又促進了群眾增收。(全媒體記者 汪秀兵 通訊員 余婷)


關鍵詞: 石關鄉(xiāng) 茭白 產業(yè) 群眾

相關新聞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